第66章 少林灵字辈高僧去哪儿了(1/4)
倒是在1038年,西夏第三位国王景宗李元昊立国称帝后,急需宋、辽承认其地位。
但大宋坐拥天下最富庶的十五路,接近两百余座的州府,也就是近乎拥有了十五省之地,其人口更是过亿,怎会承认西夏这个本就是大宋的潘镇之属。
因此西夏立国至今,大宋与西夏之间大小战争一直不断。
西夏起自唐末党项族首领李思恭。
早在公元881年,李思恭剿灭黄巢有功,获封定难军节度使,潘镇河西走廊五州之地。
自此党项族世袭罔替,不管是唐末、五代还是宋初,一直向中原王朝臣服,谁占领中原,就向谁称臣。
但赵光义继承其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行事风格,不允许自己地盘上有大一点的武装力量,就是要抢了人家的地盘。
990年党项人当代首领李继迁气愤不过赵光义的行为,就投靠了大辽,做起了大辽的诸侯“西夏王”。
李继迁在辽国的支持下,陆续占领河西走廊的大宋州府。
赵光义是在997年驾崩的,他活着的时候两次攻打辽国,无功而返。
他死后,他儿子赵恒赵德昌却是没有胆子和大辽敌对。
党项人建立的西夏王国,叛离大宋受辽国庇护之事,也就暂时不了了之了。
1004年李继迁去世,随后次年,因宋辽签下“澶渊之盟”,其子李德明求存,同时向两国臣服,同时接受两国封号,并伺机向西发展。
1032年,李德明去世,李元昊继王位。
因同时向宋辽称臣得到了发展的机会。
1038年,西夏已占领22州之地,人口也达到了200多万,李元昊自立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