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从殖民港岛以来,从当地获取的收入并不是线性增长的,当地的人口增长率、GDP增速和税收增速很明显在某些阶段并不是等比例的,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落实港岛前途问题进行谈判,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港岛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港岛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港岛实行“一国两制”。

    联合声明就是条约,这就是国际法赋予的主权归属谈判条约合法性。可是英国保守党政府很显然是惯于搞阴谋的,作为一个玩弄政治手段善于留下大量历史遗留问题给自己对手和曾经的殖民地添堵的老牌搅屎棍,它不仅仅在联合声明中留下了很多文字陷阱,还实际上利用一国两制的漏洞留下了许多的祸害。并在84年之后疯狂的收割港岛财富,公然利用公权力明里暗里加税剪老百姓的羊毛。

    91年12月,数据基本都出来了,此时的港岛GDP890亿美元(固定汇率7.8港币兑换1美元,此时港岛实行的是货币局制度,收多少外汇发多少钞票),这个数字相当于大陆的.5亿人民币的33%。这是有些夸张的,原因是汇率的变化,从原本的5.3人民币换1美元的官方汇率统一了黑市汇率,汇改后一步到位到了和米元一样的8.36。

    因此大陆的GDP91年才到2606亿美元。汇率的大幅贬值直接导致GDP排名从全球第十名跌到18名了,排在了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加拿大、西班牙、苏联、巴西、韩国、荷兰、澳大利亚、墨西哥、瑞典、印度、瑞士之后了。

    当然,这种以美元计价的GDP排名简直就是可笑至极。当然也是一种自我低调掩盖自己实力的做法。只有把GDP数字做低才能让所有发达国家掉以轻心嘛。加入关贸总协定就更容易了。

    汇改之后,人民币比港币更便宜,出口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外贸订单相对于汇改之前猛增,这种市场化的汇率也是均衡贸易的,合理的,符合市场需求的。

    数字的比例差距这么大并不是说港岛创造的财富真的比三分之一个中国更多,而是充分说明了港岛的富裕和发达是建立在统计口径上的不一样上面,中国的物价被严重低估了,加上统计比香港少了很多内容和项目,因此导致中国的GDP远低于正常工业国的水平。

    不管怎么说,港岛是英国现有殖民地当中最富裕的地方。英国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么一个富得流油的地方白白交给中国?英国对港岛的管理模式用“物尽其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全部。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莫过于过热的金融市场与高涨的房价,使得英国财团获得了巨额的财富。

    而在政治领域的表现为,英方尽可能移植英国本土的社会结构、政治体制和法律体系,按照英国政府自身的模式和功能来设计和建立各殖民地政府,同时选择与殖民地内的政党合作,开放政府,以确保能够用最少的官员,达到效率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目的。

    一国两制构想的开创性,为港岛的华人清除了思想上的焦虑。同时英国能“积极配合”和谈朝着中方预期的方向走,也是因为他们清楚知道他们是无法通过武力来继续维持港岛的统治的,如果两国和谈不顺,一旦开战,他们在过往一百多年经营获得的巨额资本无疑会打水漂,而且当时的中国已经启动改革开放,他们当然不想失去中国大陆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所以显而易见,港岛问题英方处理不当的代价是英国人难以承受的,他们自然也就明白港岛的最终命运是必然要回归中国。英国利益得到了体面的保证。特别是用政治妥协换取资本利益,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把“唯利是图”体现得淋漓尽致。

    关于英国的“唯利是图”,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例子。港岛是亚洲唯一一个既继承英国法制,又与中国内地距离足够近,而且高度开放,营商方便的地区,这使得港岛在回归祖国后,在资本和金融等领域,英国方面得到了相当可观的利益。其他方面,英国也着实得到了非常多的好处,例如长期以来港岛只能购买英联邦重工业制品,这为英国公司争取了很多商机。在社会精英的培养上,港岛也培养了一大批对英国有好感、并到英国留学过的中产阶层,类似于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员及其子女,还有中高级公务员,几乎都有英国留学的经历。据说在留学季的8月份,是赶赴英国留学的高峰期,这甚至能影响到港元和英镑的汇率。

    政治和经济上的遗毒一直到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才得以彻底的清除,这是李星火所不能容忍的。那些英国的顾问、法官、警察、财团经理和银行机构都是台面上的定时炸弹,还有那些台下的黄皮白心的香蕉人充斥着各处要害和关键部门的岗位,都是不定时的炸弹,必须要快速清除和赶出去,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变成无权无势的穷逼。

    现在英国还是宗主国,不过几年之后就不是了,这并不意味着李星火和叶氏集团不能做事。

    “叶集观,你等下坐飞机来趟北京,有大事情跟你说。赚大钱的机会来了。”李星火安排好了国内商业的事情就觉得外资撤离的事情不能轻易的对待,招来小弟和外贸和金融部门的几个合作伙伴讨论资本置换的事情。

    既然外资要离开中国,这就不能变成危机,而要当做发财的机会。三方斗地主的话一方要抽身离场,难不成就不玩了?继续,换成21点照样可以玩。外资有的李星火也有,外资没有的李星火也有,什么管理技术、制造技术、品牌打造、自由外汇、黄金储备、海外市场,李星火哪一点没有?他的海外机构随便挤一挤,都比现在投资到中国刚刚起步的经济池塘里的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