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美国同事拿着一把报纸,见坦科尔有些出神,便递了一份报纸给坦科尔。坦科尔的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随即接过了报纸。

    这是一份文摘报,没有自己的新闻报道,除了广告,全是转载其他报纸的新闻报道。

    几乎是下意识地,坦科尔翻到了这份报纸的第四版a页。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的报道。

    报道的标题是“东方的义务教育”。

    坦科尔的目光瞬间就被新闻的那副配图照片吸引了。

    照片是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女人的特写,女人牵着小孩,那个小男孩的的笑容非常灿烂,穿着崭新的校服,站在校门口,身后的学校牌匾‘阜阳第一中学’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光芒。

    配图的说明是‘陈爱国的父亲是一名国防军一等功臣,被追授一级华夏勋章,他作为英雄的法定继承人,不但能够享受16年制的最长特殊义务教育,还获得了一笔巨大的战争功绩遗产’

    这篇报道是介绍中国人的义务教育,而作为义务教育的典型,图片中的少年则享有特殊的16年制最长时间特殊义务教育。报道是从西方记者的角度进行采访,时间应该是中美全面海战之前。

    坦科尔虽然面色如常,但心中却涌起了巨大的波澜。

    陈爱国,这个名字他太熟悉了。

    他离开前,这个孩子才2岁,陈爱国的名字,是自己亲自取的,希望他长大以后,爱国爱民。

    转眼就十年了,没想到他已经长大这么大了。

    再看那男孩后面的女人,他依旧清晰地记得她。

    他们不是自由恋爱,而是组织上安排的恋爱关系。

    她知道他的使命,但依然服从组织决定嫁给了他,为了给他一个家庭,给他留下一个后代。

    他们在一起生活了整整五年时间,一切接受训练,一切生活,直到生下了一个小男孩,一直到孩子两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