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冬天,在很多人面前,都代表了它不同的一面。

    对于权贵们来说,是观雪景的好时机。

    对于衣食不愁的读书人们来说,又多了一个咏梅的机会。

    对于行商们来说,代表着道路泥泞路滑,赶路时要一再小心。

    对于边关的将士们来说,是难得的可以稍稍放松警惕的时刻,冬日里,哪怕是突厥人,都不会冒着风雪与寒冷前来掠劫。

    而对于柳意来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我和阎王抢人命”限时活动。

    不夸张,去年整个冬天,都在疯狂抢人。

    北地寒冷,那么以前在柳意没来时,穷苦百姓们是如何度过冬天的呢?

    一个答案:硬抗。

    对,就是硬抗。

    往往一户人家只有一床厚被子,一身厚衣服。

    晚上一家人睡在一起,白天只有一个人能出门活动,因为衣服只够一个人穿,像是小孩子们,基本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为了保暖,都是光溜溜的待在被窝里。

    一床厚被子当然不能足以帮助百姓们度过冬天,在冬日来临之前,就要提前捡柴,但一般柴火也是不够的。

    买柴肯定买不起,炭就更别说了,大安朝的炭,哪怕是最便宜的草炭,都不是普通百姓们能够承担的起的。

    因此,烧柴要节俭,屋内也做不到一直暖烘烘的,再加上冬季食物短缺,用食也要减少。

    一边饿肚子,一边受着寒冷,身体缺乏足够的能量来产生热量,只会更觉得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