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国主返程了。

    京都平静了下来。

    杨辰在等待莫如之与聂飓消息的同时。

    全部身心都扑在了,接下来大唐要进行的一系列国策上。

    科举势在必行,杨辰这几日都在仔细策划着,只等黄宗衡从西北一回来,便推行科举。

    再有就是就是,大唐与北域四盟国的贸易往来。

    为此,杨辰特意设立了理经司,专门用来处理与各国的贸易。

    与此同时,杨辰也把视线,投放到了其他小国,已经派遣多路使者,前往交涉。

    他的想法很直接,廉价收购小国原材料,拿回大唐进行精加工,然后再反向输送向各国。

    这一来一回,其中的利润是极其恐怖的。

    随着这项事宜的进展,摆在杨辰面前的困境也很明显。

    中原朝廷,历来重农抑商,经商一道的人才,很是稀缺。

    原本的大唐各家皇商,杨辰接触下来,也就钱家能堪大用。

    但如今皇商之中,钱家几乎已是一家独大。

    杨辰并不想,让皇商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

    如今好多对外贸易的事务,还都是江贵妃在处理。

    现在还好些,再过个一年半载,等盘子做得再大些,只靠着江贵妃显然撑不住的。对于这种困境,杨辰起了兴建商行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