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你觉得大唐会亡国?”

    面对杨辰的质问,徐廉并不惊慌,沉声回道。

    “自古以来,何曾有不亡的朝廷?”

    “哪一个开国之君,又不是想子子孙孙千秋万代?”

    “可事实就是,昏君当道,不过数十年便亡国,即便代代君王励精图治,也不过数百年便会消亡,陷入乱世,而后又有明君推倒重来。”

    “这就是存乎于世间的道理。”

    “并非世人口中虚无缥缈的气运。”

    “哦?”杨辰来了兴致。他还是头一次听这个世界的古人,不信气运之说,而相信事物运行的客观顾虑。

    “那你说说,王朝岁不过数百年,这是为什么?”

    “阶层固化,强者恒强,盘剥无度,土地兼并日盛,无田百姓越来越多,食肉者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供养者的速度。”

    “待超过了极限,活不下去的百姓,便会揭竿而起,那便是乱世降临,一切推倒重来的时候。”

    “而后新朝建立,重新分配土地。”

    “前朝打破的越彻底,那新朝的寿数往往也越长。”

    “好好好!”杨辰不禁拍手,连道三个好字,徐廉身处在这个封建时代,能有这么深刻的认知,着实难得,确是难得的人才。

    “徐爱卿好见解,朕第一次在臣子口中,听到这么精辟的言论,徐爱卿看的通透!”

    “其实,这并非什么精辟之言,也并非臣看的通透。”徐廉回道。

    “哦?”杨辰打量着徐廉,来了兴致,对这个整天黑着脸,生冷硬横的家伙,越来越感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