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我朝刚经历国战、内乱,国家正是动荡未安之时,正应该与民休息,朝廷之上而下的精力,都放在对陛下新政的贯彻实施上,此时陷入焦灼战事,劳民伤财不说,更容易让刚被剿灭的豪族乱党,死灰复燃,趁乱搅动风云。”“其二,大燕并非弱国,而是曾与梁、魏,以及王朝并立的强国,过往几年,东大陆东北方,诸国混战,而大燕置身事外,实力完好无缺,即使我军勇猛,暂时取胜,可一旦陷入持久战,必定陷入颓势。”

    “其三,大燕地理位置特殊,有天门关天险可守,天门山脉绵延千里,大燕入关处,山高万仞,环抱山城,除非天降神兵,不然就是再勇猛的军队,只要对方坚守不出,也攻破不了。”

    “其四,大唐西南,吐蕃得我朝资助,发展迅猛,现如今他们与我朝结盟,牵制大燕,但若是久战,难保吐蕃不会起别的心思。”

    “所以,卑职认为,此时应该趁着我军大胜之际,我朝派出使者,前往天门关议和,换取我朝休养生息的时间!”

    他话音刚落,不少大臣都是频频点头。

    这些大臣都是新提拔上来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一些出身不怎么样的读书人,蹉跎半生,郁郁不得志,空有热血但报国无门。

    杨辰扫平乱党,清洗朝堂,才给了他们机会。

    至于那些面不改色,保持沉默的朝臣,那都是原本身居要职的大臣。

    因为是保皇派,才在扬辰的清洗中,保留下来。

    再有,在朝堂上,他们也是以宋仁为首。

    算是宋仁的人。

    隐隐约约,朝堂上,形成了对峙的味道。

    这一幕,杨辰尽收眼底。

    说实话,这样子也是他想看到的,只有这样,在制衡下,权力才不至于失控,朝堂才稳定。

    宋仁瞄了眼龙椅上保持沉默的杨辰,对徐廉说道。“我朝大胜,到现在大燕都没有主动议和的意思。”

    “若是我朝先开议和的口子,岂不是示弱?”

    “若是大燕坐地起价,索要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