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宪皱眉道:“东南沿海走私频繁,这东西若流入黑市,恐生事端,需加强管控。”

    隆庆位面

    朱载坖看向张居正:“张先生,这神火匣于国于民都是好事,如何能尽快推广?”

    张居正沉稳道:“陛下,可设立专利鼓励民间改良,同时在驿站、漕运等官营机构率先使用,以作示范。”

    高拱神色严肃:“对于阻挠推广的守旧势力,必须严厉处置,确保新政顺利推行。”

    王崇古在边关来信中写道:“此灯若装备军队,夜战、夜袭将更有把握,恳请朝廷尽快拨付试用。”

    【盛夏,毒辣的日头炙烤着京杭大运河。】

    【通州码头一片繁忙景象,却难掩压抑的氛围。】

    【堆积如山的漕粮麻袋在烈日下散发着阵阵霉味,纤夫们赤着膀子,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他们弓着背,在监工的皮鞭抽打下,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号子。】

    【朱由检身着便服,混在人群中,眉头紧锁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工部尚书张凤翼擦着额头上不断滚落的汗珠,凑到朱由检身边,低声说道:“陛下,今年漕运已延误半月有余。您看这岸边堆积的粮食,沿途损耗粮食逾五万石。更糟糕的是,纤夫死伤已有二十余人。”】

    【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一声凄厉的惨叫。】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名纤夫被突然绷紧的缆绳狠狠拽住,整个人被拖入水中,溅起大片浑浊的水花。】

    【周围的纤夫们一阵骚动,却无人敢停下手中的活计。】

    【朱由检攥紧拳头,指甲几乎掐进掌心,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漕运乃是国之命脉,如今效率如此低下,死伤又如此惨重。明日早朝,无论如何,都必须想出革新的办法!”】

    【次日清晨,奉天殿内,大臣们整齐排列。】

    【朱由检缓步走上龙椅,将手中的漕运奏章重重拍在龙案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每年漕运损耗十万石粮食,运输耗时长达两月有余!朕问你们,这样的漕运,如何能够支撑起国家的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