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玉蜀黍与土豆,两者的产量皆不高,都在两百斤左右,甚至还比不上小麦与水稻的产量。

    这些难道就是店家口中那亩产千斤的作物吗?

    沉默片刻,宋应星将自己的疑惑告知了张泊

    张泊也有些意外,没想到在大明,土豆和玉米的产量竟会如此之低。

    他当即取出手机,查看起产量低的原因。

    很快张泊便得出了结论,因为玉米和土豆属于外来作物,并没有适应大明的气候和土壤,这才造成了产量低。

    想来应该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一般的道理。

    “店家,莫非现在玉米甘薯玉蜀黍皆能亩产千斤。”

    “没错。”

    张泊也是将他搜索到的原因告知了宋应星。

    外来作物?适应气候土壤。

    有意思。

    宋应星也是来了兴致。

    “店家,不知是否可以让我带几株作物回去以作研究之用。”

    对于刚刚收获了百枚金豆子的张泊来说,这自然是没什么问题,也就几袋子种子的事,算不了什么大钱。

    “长庚,不妨跟随我等前往东汉时期,刚好我们才种下那些作物不久,正好方便研究。”

    刘备为宋应星抛出了橄榄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