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说完,便从腰间取下四个锦囊,轻轻地放于桌面之上。

    虽然刘备的动作很轻,但是张泊还是听到了锦囊内的物体与桌面碰撞所发出的“咣当”一声。

    莫不是……

    “店家,这里乃是根据要求铸造的金豆子,总共有一百颗,约等于两枚金饼,其中一半是我的谢礼,另一半欲用来购买亩产千斤的作物。”

    一枚金豆子,差不多5克,一百枚金豆子,那就是500克,以现在的金价来看,眼前的那四个锦囊,价值近乎于三万!

    还在脑海中思考如何拯救大明的宋应星,则是直接被刘备简短的一句话拉回了现实。

    亩产千斤的作物!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作为看过自己著作《天工开物》的宋应星,自然知晓,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土壤,气候,栽培方式等缺一不可。

    即使将之都做到了最好,以现在大明的作物产量,北方小麦一季也就三百斤,南方水稻亦是如此,同样是三百斤左右。

    但是现在他竟然从刘备这个东汉人的口中,听到了竟然有亩产千斤的作物,这让他如何还能淡定下去。

    “店家,不知这些亩产千斤的作物为何。”

    “宋叔,据我所知,目前大明应该有番薯玉米土豆了吧。哦,番薯就是甘薯,玉米就是玉蜀黍。”

    这些别名都是当初在张泊搜索时亩产千斤的粮食时看到的,还特意记了下来,这不,就派上了用场。

    听到张泊提及甘薯与玉蜀黍后,宋应星的脸上露出回忆之色。

    目前的大明确实有这几种作物,只不过产量并不乐观。

    甘薯他并没有亲自见过,他第一次听说还是在前内阁次辅徐光启的《甘薯疏》中,因此,他并不清楚甘薯的实际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