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后,朝廷就大刀阔斧的颁布诏令,一系列举动,让无数官员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一道新任命诏令。

    吴王李恪迁往吐蕃为国相,提调吐蕃一切军政要务,吐谷浑国相王玄策为副相,狄仁珪迁吐谷浑国相。

    这份诏令的措辞,很是耐人寻味。

    完全没有考虑过吐蕃国主松赞干布的意愿,直接就由朝廷决定了。

    吐蕃还有国主,却有名无实,一切都由大唐主张。

    吐谷浑也是如此,早就名存实亡。

    随着忠烈骑马失足而死,其子早夭,吐谷浑国王没有册立,名义大权是落在病重的弘化公主,但她更没有心思管理,一切都由国相操持。

    所以,说是国相,其实是封疆大吏,有专权独断的权力。

    东宫。

    李承乾踩在地图上,一手扶着佩剑,李恪站在身后。

    “到了吐蕃,一年的时间,处理好吐蕃内部的情况。”

    他淡淡的说道:“然后,你就要把心思,放到天竺上了。”

    李恪点头,他知道自己去吐蕃为相的主要目的。

    就是打通天竺,吐蕃,长安三地通道。

    “我相信你的能力。”

    “如今的吐蕃大不如从前,五郎在吐蕃折腾一通,虽然敛钱杀人,但他给你打下了很好管理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