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会儿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正规的结婚证,宋朝的时候叫“过细贴”男方出一个帖子,写明求婚意图,并附上男方家庭状况,包括生辰八字之类的,女方家收到帖子后,要先占卜,看一看八字合不合,如果不合,这事儿就算拉倒了,只有八字合适了,才回帖。男方收到回帖,第一件事也是先算八字合不合。最后双方合贴,双方父母签字表明同意这门婚事,这就算是结婚证了。

    此种封建迷信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看新人的八字是否适合,还要看家人的,克夫克父克小舅子克七大姑克八大姨,通通都不行!

    穷人家就不怎么管这些了,小伙勤劳能干、姑娘勤俭持家,差不多有个样儿就成。本来就穷,再管封建迷信那一套,真是一辈子都别想子女能成家了!

    至于有钱有势的人家,还是很讲究的这一套审核程序的,于是想出了另一个办法让算命先生说瞎话八字不合?我给你几两银子,你就说他们俩非常合适;克夫克父?我再给你几两银子,你就说她是旺夫命,ok?

    所以算命先生说瞎话是有根由的,他说实话,总坏了人家的好事,人家一恼火,指不定还记恨于他,将他打骂一番。他就得说瞎话才有钱赚呢。

    诶诶诶,扯远了。咱现在说的是,朱江急于给女儿办“结婚证”,他不能挑有钱有势的,事儿多,他得挑一个穷一点的,好说话。可是他向来也不跟穷人打交道,不认识几个穷人。他结识的朋友呢,又多是有钱人,家里的公子哥要么读书科考,要么花天酒地游山玩水去了,没人跟他女儿成亲。朱江现在就是想随便拉一个人来跟他女儿领证,也找不出人来。

    这天何秀才出门会友,读书人嘛,经常聚在一起吟诗答对,斟酌字句。赶巧,何秀才回家的时候,正打朱家门前过。朱江还倚在门框边念叨:“有没有人呀,还有没有人呀,可急死我啦!我女儿嫁谁呀,嫁谁呀!别一会儿官兵就来了吧!”抬眼一瞧,何秀才过来了。朱江心中暗喜:嗯,就这小子了!

    这么一小片地方,念书人里面,比较刻苦有才的就那么几个;生意人里面,比较成功的也是只有几个,哪怕不曾见面,也曾闻名。何秀才和朱江没有什么交情,但彼此也都知道,有这么个人。往日里何秀才见了朱江,还会点点

    头,以示对长辈的尊敬。两人打过几次照面。

    现在朱江再见到何秀才,就像见了速效救心丸一样。何秀才看见朱江站在门口,晚辈还没打招呼,朱江这位长辈就先迎了上去,“何大秀才,这是去哪儿呀?”

    何秀才说:“大爷好呀!我刚去蹦迪回来呀!哟哟切克闹,diesand大老爷们,摇起来!”

    呃……不对,重来。何秀才就跟朱江说,他刚出去见几位朋友,聊聊天,出个对子,作几首诗,读书人呗,平常念书累了,也就是以文会友解解闷。

    朱江把何秀才请进门去,“来来,大爷这儿还有一个更解闷的。”

    盛情难却,何秀才嘴上说天不早了该回家了,人已经跟着朱江进去,坐上桌了。何秀才也纳闷,这位朱江大爷,见过几面,但也没交情,他一个生意人,他也不爱跟我谈论诗书,我也教不了他怎么赚钱,他今天为何如此热情请我进来喝茶?

    朱江笑呵呵,有一搭没一搭跟何秀才闲谈,期间还吩咐下人去做饭,准备留何秀才吃饭。

    何秀才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晚生受宠若惊,只不知您……”您要干嘛呀大爷,有什么需要您就直接说好啵啦?给您作一副对联也行,画一幅画也行,不然我在您家白吃白喝也不好意思呀。

    朱江也装傻,“呀?我?我没事儿呀!就是想跟你喝喝茶聊聊天呀,哦,对咯!你年轻人,怕是跟我这老头子聊不到一块儿去。来呀~去请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