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长安城中房玄龄家中有名的母老虎,却也只是拿着棍棒之类的东西抽上丈夫肥厚之处几下,告诉他别来惹我也就罢了。

    所以后来很多人怀念以前如何如何,那也很正常,谁不爱占便宜呢?

    而因为这是一个胡风南渐的时代,风气上尤其开放,女人们其实受到的束缚远不如后来,尤其是朱子理学占了主导的时候。

    当然了,李破才不会想那么多,这些年早习惯了,不光他对李碧的秉性一清二楚,李碧也差不离,所以两人一直默契十足,家中也非常和睦。

    偶尔闹些情绪,就如昨晚一般,较量一下拳脚,也就知道谁更占理了。

    李破面前还有着做不完的事情,犯不上自寻烦恼。

    屈突通降了,这可比夜探公主府更让人激动,详细的战报接二连三的到达了长安,两三天过后,过程已经清晰的好像发生在眼前一般了。

    其实也在料中,若李世民所率人马和屈突通合流,那还有一战之力,毕竟二三十万兵马,不论是西进,还是东归,都有那种改变局面的实[ ]力。

    可李世民所部在半路被陆续击溃,几近全军覆没,屈突通驻于秦州一线的十余万大军立即便处于了尴尬之中。

    实际上这依旧不能归咎于他们的敌人有多凶狠,行动有多迅速,战略战术上有多准确,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实在于唐军内部已经产生了动摇。

    李世民西撤的速度太慢了,因为军中将领们有了分歧,沿路上还收拢了太多的民壮和粮草,唐军一战而败,士气低落,军纪涣散也是其中不可不提的重要原因。

    而另外一边,屈突通部已经得到李世民传信,可他是怎么做的呢,驻于秦州,并未率军接应李世民。

    扶风离着秦州已是不远,他几乎是眼瞅着李世民所部惨败于扶风,等同于袖手旁观,见死不救。

    为什么?

    答案简直太简单了,秦王李世民兵败西窜,那意味着什么?长安已然失陷?丢了西京,差不多也就等同于丢了大半个关西。

    李世民手下的人分析的其实已经非常明白了,去与屈突通汇合很危险,屈突通眼见李氏倾颓,若不愿放手兵权,那么一场唐军的内讧将不可避免。

    去蜀中就稳妥的多,即便李孝恭有所反复,那他们也可先据汉中,以做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