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武周这会就做的很有些章法,当初那个黑社会头子已经渐去渐远了。

    当然,等他安稳下来,了结一些旧怨,召集一些旧友,那也是一定的。

    而当王仁恭来到马邑上任,从晋阳带回了些粮食,搬进了马邑大仓,并接着这个声势,打算和刘武周一上一下,彻底掌握马邑军政大权的时候,赫然发现,刘武周不怎么听话啊,刘武周那点小伎俩,根本瞒不过王仁恭这样的老臣。

    也是王仁恭来的太过匆忙,不然的话,好好查查这位鹰扬校尉的来历,也不至于被人瞒哄到这种程度。

    不过现在后悔也是晚了,举荐制害死人啊。

    一下子,王仁恭就有点坐蜡了,恒安镇军好像一根刺一样,扎在那里不说,刘武周又玩起了阳奉阴违的把戏。

    在晋阳反应激烈的李靖反到是不声不响,大有任你施为,我自岿然不动的样子,王仁恭那个郁闷也就不用提了。

    助力变成了掣肘,预期中的对手,反而偃旗息鼓,和他之前预料的情形简直有着天壤之别。

    刘武周稍稍站稳了脚跟,心情却也没那么舒畅。

    马邑守军,只有一千多人,还都是老弱,招募府兵吧,兵曹那边告诉他,已经招募过几次了,再招的话,可能就要出乱子。

    也就是说,他这个马邑郡尉手底下,也就差不多两千人。

    因为王仁恭对他日渐不满,他受到的掣肘一点不比王仁恭少了,粮草可在太守手里面握着呢。

    要是只王仁恭一个,新来乍到的,你再老辣,也斗不过这种掌握着一郡兵权的地头蛇,但上面还有个李靖呢。

    王仁恭不发话,李靖不开口,谁也就不敢擅自给刘武周拨粮。

    小小的马邑官场,到了这个时候,复杂的跟三国演义似的,李渊要的效果是完全的达到了,但和他想象中的,却又是另外一番模样。

    此时,恒安镇军孤悬在外,到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但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他们,想要从马邑得到粮草,也是绝无可能了。

    不管是王仁恭,还是刘武周,都盯着马邑粮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