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此可以得出结论,李定安正在收拾关西乱局,根本无暇他顾。

    他们把自己当成诸葛了,在没什么探报支持的情况之下,便得出了一个明确的结论,而且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这也许就是人心向好的道理所在吧?

    当唐军蜂拥东出,快速进入到河南的消息传来,大家倒是没多少被打脸的羞惭,毕竟他们也只是说说,并不会承担最终的责任。

    这个时候梁国朝中的乐观情绪还在按照惯性弥漫,甚至有人给皇帝道喜,因为他们认为关西内里还未安定下来就出兵河南,定然是对方的无奈之举。

    而唐军准备不足,正是联合窦建德一举破之的大好时机。

    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忘了,在春天的时候探报上就说唐军大举在潼关,弘农聚集的事情,在他们“智慧”的论述之中,唐军俨然是仓促成军,见梁军北来才无奈出击。

    这就是六月中旬时梁国朝中的主流观点,它无疑迎合了当时的氛围,甚至于内史令萧阆等人还劝皇帝,立即诏周法明北上与丘和汇合,以寻找战机跟唐军决战。

    此时萧铣清洗诸王派系的恶果出现了,朝中少有知兵之人,就算有,大多也已跟随周法明出征在外,剩下的零星几个此时也不会跳出来跟萧阆等人作对,那纯属给自己找不自在。

    这年月不谙军事的文臣在北边并不多见,而在南边却司空见惯,围绕在萧铣身边的文官集团彻底误判了形势,还想在战略上指手画脚,显示出梁国已渐入窘迫之境。

    只是没等萧铣发出诏书,唐军主力已经绕过洛阳,进入了南阳境内,消息传到江陵,一时间梁国朝野一片沉寂。

    “大好局面”急转直下,两路大军都陷入了困境当中。

    丘和部没了音信,周法明部被围南阳,萧铣震惊之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听到的是真的,直到探报陆续传回到江陵,江陵的人们才逐渐意识到现实的残酷。

    恐惧迅速在江陵城中蔓延开来,之前的繁华昙花一现便归于寂静。

    伴随着恐惧到来的是萧铣的怒火,宫城之中回荡着萧铣的咆哮,当了几年的皇帝,自认为是天命之人的萧铣在这一刻暴露出来的狰狞面目,让人不寒而栗。

    之前蹦跳的最欢,说的好话最入萧铣之耳的家伙,纷纷人头落地……

    但这改变不了当前河南战略全面破产所带来的窘迫局面,萧铣接连召集群臣议事,连退隐在家的鲁王万瓒,燕王许玄彻也被重新召入朝中。

    几番商议,最终还是吏部尚书杜文秀的建议合了萧铣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