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他的思维清晰了许多。

    基于现实,尤其是自传类。在那本《名字还没想好》的里,主要人物是特侦局的同伴,主线剧情是宁海制药,对于原人格来说,宁海案一定有更深的特殊意义。

    现实之中,原人格是在独自审完刘岑宁后崩溃自杀的,自杀时已经完成,所以写的时间线应该宁海案破案之前。

    特侦局三科工作强度非常大,写作形式又为手写,字数不少,可以推测在宁海案案发初期,原人格便开始着手创作,一边参与调查,一边凭借自己的推测,在里给宁海集团结了案,并且将本人当成最大的反派,让自己害死了所有最为重要的伙伴。

    一般的自传都倾向于自我美化,哪怕作者热衷于内心剖析,也大都尊重事实,很少会有人将自身写成大坏蛋。

    这是奇怪的地方之一。

    原人格视同伴为最重要的人,理应会祝福他们、希望他们幸福,但里面,他详细地描述了每一个同伴的惨烈死法,详细到连读者都心有不忍。

    而作者本人安排这样的剧情时,又是怀着怎样的目的和心态?这是奇怪的地方之二。

    另外,还有一个让宋司无法理解的细节。

    那就是楚家兄弟。

    三科所有同事都在书里拥有姓名,楚家兄弟却从头到尾没有出过场。楚明潇暂且不提,毕竟原人格期盼自己“父母双全、家庭美满”,与楚明潇的“资助者”身份冲突,所以只作为“未婚夫”一笔带过也情有可原。

    但楚明意完全是bug一般的存在。楚明意是三科的科长,剧情线里无法被绕过的存在,同时又与原人格相交甚深,同学同寝四年,同事五年,感情很不错。

    为什么偏偏对楚明意只字不提?

    宋司微微睁开眼,看向身边开车的人。

    路况不是很好,楚明意怕影响他睡觉,开车开得很认真,慢慢加速,慢慢刹车,四平八稳,全神贯注,没有注意到宋司的打量。

    因为个人感情方面的原因?

    因为楚明意还有别的秘密?